时间: 2024-11-03 02:22:36 | 作者: 驱动器
公司是国内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军企业,“一核三军”战略助力长足发展。华中数控成立于1994 年,总部在武汉。
公司坚持“一核三军”的发展的策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新能源汽车配套三个主体业务板块”的发展战略。
公司研制了华中 8 型系列高档数控系统新产品,已有数千台套与列入国家重大专项的高档数字控制机床配套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伺服驱动和主轴驱动装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制的 5 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已有数百台在汽车、能源、航空等领域成功应用
公司立足中高端数控系统实现进口替代,机器人产品由硬件集成向软硬一体化集成转变。
数控系统领域:公司专注中、高端数控系统,主要向数字控制机床厂商销售数控系统和配件(如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配套相应厂商的高速钻攻中心、加工中心、五轴机床等机型产品。
机器人与智能产线领域:公司自制机器人产品核心的控制和伺服零部件,完成机器人本体的组装,并向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的制造商或者教育院校客户销售。同时,公司也提供定制化服务,将机器人本体集成智能产线,整合云平台服务,销售给最终客户,目前智能产线业务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厨具、制鞋等领域客户。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63 亿元,同比增长 1.81%,2018-2022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到 19.36%,公司营业收入持续提升,规模扩张显著。
近年来公司利润率水平略有波动,公司 2022 年实现毛利率 34.06%,2023 年 Q1 实现毛利率 31.15%,下滑 2.91pct。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680 万元,归母净利率达 1.01%,2023 年 Q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855 万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大幅度提升,同时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略有上升所致。随公司费用管控的逐步加强,公司利润率水平有望迎来修复
公司深耕数控系统市场,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数控系统及机床是公司的基本的产品,利润水准呈波动趋势。2022 年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和数控系统及机床收入分别达到 8.25 亿元、7.07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49.6%、42.48%,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2 年以上两项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 28.9%、35.9%,同比分别提升-0.15pct、+3.89pct。机器人业务受原材料成本影响毛利略有下降,数控系统及机床业务随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率水平提升。
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技术积累丰富。华中数控前身为华中大机械学院数控技术研究所,致力于数控研发技术和应用。董事长陈吉红、总工程师朱志红、独立董事王典洪、总裁田茂胜等多人拥有教授职称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身份。
董事长陈吉红 2016 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兼任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档数控系统”国家重大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总体组专家、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专家等,技术背景深厚。
2019 年 11 月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公司控制股权的人由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阎志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卓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阎志先生。变更过后,阎志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卓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 20%的股份,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19.06%的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阎志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卓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截至 2023 年 4 月 28 日,阎志直接持有华中数控 4.35%股权,持有卓尔智造 70%的股权(卓尔智造持有公司 27.83%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卓尔集团的介入从资金、市场化拓展及决策效率提升三方面为公司做赋能。卓尔智造集团是卓尔控股旗下专注于数控技术、智能装备、医疗纺织、通用航空信息网络安全等高端制造领域的三大产业生态圈之一。
卓尔智造集团以“智造未来”为使命,致力于通过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的附加价值化,构建自主可控、富有竞争力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态系统,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
数控系统是决定机床性能、功能、可靠性的重要的条件,一般占数字控制机床成本的20%左右。数控系统是数字控制机床功能部件中的核心部件,是数字控制机床的“大脑”,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精度、动态特性等重要参数。
数控系统一般由控制管理系统、伺服系统及检测系统三部分所组成,形成完整的闭环控制的数控系统,对应的技术复杂。
数控系统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三大产业体系,上游是功能部件产业,中游是数控系统制造业,下游是应用行业。
上游最重要的包含工控机、显示屏、功率模块、伺服电机和其他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游主要是指数控系统制造业,包括从事数控系统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测试及应用研究的相关产业等。
数控系统一般应用于数字控制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等工控自动化装备,其下游最重要的包含国防军工、汽车船舶、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学工业等工业。
我国数控系统目前主要使用在于立式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机、车床等各类加工设施。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我国数控系统应用的前三大机床类型分别为立式加工中心、铣床、车铣复合及车床,在总应用中占比分别达到 34%、32%、17%。
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涉及高速高精度控制技术、多轴联动、多通道控制技术、复合控制技术及高可靠性技术,涉及核心技术多且技术指标要求高,数控系统产品门槛较高。
发展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系统,打破国外企业的价桥垄断和技术封锁,是推动中国机床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数控系统按功能及水平可划分为经济型数控系统、标准型数控系统及高档型数控系统,产品附加值依次提升。数控系统按照功能及技术水平可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及高档型数控系统:
经济型数控系统:大多数都用在加工形状较为简单的直线、斜线、圆弧及带螺纹类的零件,精度范围通常在 0.02mm 以上,进入门槛较低,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
标准型数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半闭环或全闭环控制,大多数都用在 4 轴以下(含 4 轴)联动的加工,精度范围通常在 0.01-0.005mm,其主要性能在于产品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市场主要由日本发那科占据。
高档型数控系统:采用伺服电机,全闭环控制,大多数都用在 5 轴及以上的插补联动功能,高静态精度+高动态精度相结合,产品附加值较高,目前市场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占据。
标准型及高档型数控系统由于技术难度大,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要求高,国内生产企业相对较少,而经济型数控系统技术较为成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基本被国产品牌占据。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按销售套数计算,国外品牌总体市占率约 45%,但占据高档型、标准型数控系统 70%的份额。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市场国产化率仍有待提升。
截至目前,海外数控系统依然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据主流。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 Q1 发那科、西门子、三菱三大龙头市占率分别为 34%、21%、10%,合计市场占有率达 65%,排名第五的苏州新代为台湾数控系统供应商新代科技在大陆设立的子公司。仅有国产厂商广州数控凭借在中低端车床数控系统领域的拓展跻身国内市场前列,市占率达到 15%
国产高档数控系统虽然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打破了我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档数控系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但是与国外产品相比仍有差距,仍需要在数控高阶算法、数字控制机床高精密伺服控制管理系统、软实时操作系统和 EtherCAT 主站、数字控制机床与机器人一体化控制管理系统、数字控制机床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 PLC-IDE 数控平台等技术和产品方面做突破。
相比海外顶尖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在产品功能完备性、性质及适合使用的范围、可靠性方面存在发力空间。海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已在全世界内建立起了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地位,而国产数控系统起步晚,在技术成熟度上与海外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04”专项助推国内企业不断发力高档数控车床领域,我国已在数控系统多项关键技术中取得突破。
2009 年以来,“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简称 “04 专项”)的推进,使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连光洋、沈阳高精等数控系统企业自主研发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获得了支持。
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了系列化中/高档数控系统产品,攻克了开放式平台、现场总线、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同步控制和可靠性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数控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智能制造大势所趋,政策助力持续升级,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技术突破步伐有望加速。
为顺应产业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发展的新趋势,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精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此后,我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和规划,旨在突破国内高端制造业部分“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
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2023 年 Q1 研发费用率逐步提升达 23.08%。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 2.4 亿元,同比增长 17.65%;2023Q1 研发投入逐步提升达 8251 万元,同比增长 11.27%。公司研发费用率从始至终维持在较高水准,2023Q1 研发费用率逐步提升达 23.8%。
公司深耕数控系统研发二十余年,产品与国际顶级品牌产品比较在功能、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小。
公司主打产品华中 8 型高性能数控系统与德国、日本等国家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功能全面对标,标准型数控系统产品 600 余项功能对标匹配度达到 100%,高档型数控系统产品 1900 余项功能对标匹配度超过 98%。公司也是国内极少数进入国产数控系统在军工领域应用的数控系统企业。
公司基于大数据模型和理论模型的融合建模技术,在智能化方面有独创的领先技术和优势。公司的华中 9 型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在华中 8 型高档数控系统基础上深层次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具备“指令域示波器”“双码联控”“热误差补偿” “工艺优化”“健康保障”等多项原创性的智能化单元技术,是世界上首台搭载 Ai 芯片的智能数控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公司在激光焊接技术、视觉检测技术、MES 技术、精密涂胶、等离子清洗、检测系统、自动拧紧系统技术等方面有着丰厚的经验,目前已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并且在运动控制、软件开发等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突破,积累了良好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 2019-2022 年核心零部件取得授权专利数量持续增加,从 2019 年的 107 件增长到 2022 年的 260 件。同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2019 年的 18 件增长到 2022 年的 66 件。
具有数控产品配置国产核心芯片的成熟解决方案,已实现自主可控,核心器件不存在卡脖子的情况。在高档数控系统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华中数控已实现了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器及电机的配套。企业具有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相应核心组件(如控制装置、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等)国产化自制。
公司于2020年及2023年分别发布定增项目,助力公司产能提升+产品覆盖持续外拓。
公司于 2020 年发布定增公告,向卓尔智能募集资金 4.28 亿元,用于高性能数控系统技术升级及扩产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高性能数控系统技术升级及扩产能项目拟投资 4.5 亿元,拟补充流动资金 2 亿元。
公司于 2023 年发布定增公告,拟向包括控制股权的人卓尔智造在内的符合证监会规定条件的不超过 35 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不超过 10 亿元,用于五轴数控系统及伺服电机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工业机器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与补充流动资金。
募投项目拟计划新增年产 1200 套五轴加工中心数控系统、500 套五轴车铣复合数控系统、300 套五轴激光数控系统、2500 套专用五轴数控系统、250000 台伺服电机、50000 台直线 套工业机器人,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营业收入总计 17.26 亿元。
公司在五轴数控等高端领域与山东豪迈、秦川机床、济南二机床、江西佳时特等机床企业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江苏、山东、安徽、广东等地区与江苏纽威、瑞其盛、山东大汉、安徽新诺等机床企业合作实现批量配套;在手机打磨抛光、玻璃盖板加工领域保持与宇环数控、蓝思科技、伯恩等企业的批量配套;在 5G 滤波器加工、超声波加工、玻璃精雕加工等领域与湖北毅兴、深圳创世纪、广州汇专科技、福建嘉泰数控等企业深度合作,批量配套。
数控系统与机床业务:公司专注于中高档数控系统产品生产及研发,我国中高端数控系统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在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及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公司有望持续扩大中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营收及利润水准有望持续提升。
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公司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市场覆盖广泛,已有较强的客户基础,2023 年新增募投项目预计新增 2 万套工业机器人产能。同时,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也由硬件集成向软硬件一体化集成转变,面向行业应用推出的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拓宽产品应用场景范围,在此背景下,公司智能产线业务有望持续突破,利润率有望随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进一步增长。
特种装备:公司特种装备主要为红外装备以及 GF 整备配套产品等,红外装备大范围的使用在红外制导、武器瞄具、光电载荷、辅助驾驶、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随红外热成像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小型化设计技术的逐步发展,公司特种装备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配套:公司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客户覆盖广泛,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 2023-2025 年分别达到 12.2/13.4/14.8 百万元,毛利率分别是 45%/45%/45%。
公司当前股价对 2023-2025 年预测 EPS 的 PE 倍数分别为 89/55/38 倍。我们选取同样聚焦机床及数控系统业务的科德数控及机器人领先企业汇川技术、埃斯顿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先企业,深耕研发技术,“一核三军”战略助力公司覆盖行业范围持续外拓,有望在数控系统国产化加速背景下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公司所处数控系统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数控系统及配套等关键设备的研发设及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产品技术升级快、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高等特点。公司在产品研制方面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及市场化受市场需求、客户认可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未来开发的新产品无法达到预期商业化成果,则可能会引起开发支出及非货币性资产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公司基本的产品应用领域包含航空航天、汽车、3C 等下游,终端应用行业需求对本行业的发展具备较大推动作用。公司凭借在行业内的多年发展已在行业中发展一批客户,确立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然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竞争对象也在不断推出产品大力开拓市场,客户的真实需求也在一直在变化。若公司不能及时在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及客户服务方面增强实力,公司将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数控系统及机器人产品当前仍有部分原材料需要对外采购,若公司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后不能及时作出调整产品策略及产品定价,应对转移原材料成本上涨,则可能会引起公司原材料成本支出提升,从而影响企业整体利润水准。